摘要
為了應對日益膨脹的醫療支出,各國政府和醫療機構都試圖嘗試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比如對醫療器械進行招投標。雖然此舉可以增加買方的議價能力從而降低采購價格,但能否降低整體醫療開支仍有待商榷。
本研究旨在為政府機關和醫療機構提供醫療器械招標的*實踐,以便政府和醫療機構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本文總結的五項原則將幫助建立起客觀靈活且行之有效的醫療技術采購策略。
招投標的困境
許多實例證明雖然招投標可以降低直接采購成本,但是卻無法同時讓更多的病人受惠于新的治療技術;此外,許多旨在促進競爭的政府法規和制度由于效率低下而適得其反。認識和理解其中的問題將幫助我們確定*采購策略:
長期成本增加,病人難以接觸到高質量護理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及帝國理工大學學者的研究表明,單一地側重于降低醫療器械采購價格的方案并沒有降低總的醫療成本。醫院采購相對便宜的產品雖降低了短期成本,但卻增加了長期成本。大量研究表明初期投入較高的高質量醫療器械實際上卻可以降低長期醫療成本。
限制競爭
許多招投標采用“全中或全否”的采購原則,將中標企業局限于眾多供應商中的一個或幾個。長期來看,此舉不利于競爭,未中標企業由于需求減少會逐漸退出市場,而競爭的減少會降低采購企業在未來的議價能力,zui終導致長期采購成本的增加。
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敗
招標過程的不透明以及招標方能力的欠缺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并容易滋生腐敗。比如,極度官僚帶來的成本的增加,由于不規范操作導致重新招標帶來的浪費。
成功的五項原則
為克服上述問題并進行有效的醫療器械招投標,艾意凱咨詢總結了以下五項原則和策略,以幫助政府和醫療機構降低采購成本,減少風險并提高整體效能。
評估醫療總成本
采購決策時應該評估醫療總成本而非僅僅設備采購成本,這樣就可以確保不會忽略那些具有長期效益但采購價格高的醫療器械,也不會只關注那些采購價格低、但長期使用成本高的產品。另外,跨部門(醫師、管理人員、數據分析人員等)參與醫療器械的選擇有利于全面考查產品使用的整體成本和效益。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采用這一原則。
臨床醫護需要參與
招投標過程必須有臨床醫護人員的充分參與。此舉能夠提高對臨床需求的關注并確保臨床需求得到滿足。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此外,監測招標對臨床的影響是另一種確保臨床需求被納入采購決策的方式,美國、中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嘗試不同形式的臨床監測。
合同條款保持靈活
應盡量保持招標合同條款的靈活性,以優化臨床選擇、產品選擇和供應商的持續競爭。在招標合同中加入“使用新產品”這一條款就能確保采購方快速接觸到科技。
供應商保持多樣
為避免市場競爭削弱并維持一個健康的招投標市場,招標方案應積極鼓勵競爭。比如,采購方需要避免向某一供應商長期大額采購。招標方案中應采用多家供應商這一招標策略,即將合同授予盡可能多的合格供應商,這是一種有效的鼓勵競爭并維持供應穩定的方法。美國自2002年,中國自2008年均采用此方案。
促進執行過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招標過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對提高招標效率和防止腐敗是至關重要的。以下策略有助于提高招標的透明度:
1 公布清晰的招標流程和要求
2 建立招投標過程的監督機制
3 公布招標結果及評標標準
4 避免招標合同中出現“行政費”或“服務費”
來源:高速冷凍離心機